北京昭光大众健康研究所 >> 昭光健康园地 >> 内容
“不得病”根治“看病难”
来源:本站原创 | 类别:昭光健康园地 | 点击:2995

  “不得病”根治“看病难”——健康专家畅谈大众健康科普

  百姓“看病难”已成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、焦点、难点之一。
  改革开放30年取得了巨大成果,经济发展,收入提高,人民生活水平提高,人口期望寿命增长。而目前,不良生活方式导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国人健康的主要杀手。
  据《2008年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》,城乡居民十大死因超九成(93%);十大死亡病因都与生活方式高度相关;恶性肿瘤、心脏病和脑血管病位列三甲,致死超过三分之二。
   而更严峻的挑战是慢病患者成快速增长趋势。据《2009年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》,2009年我国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达54.9亿人次,居民年平均就诊4.2次,较上年增加5.9亿人次(增长12.0%)。各大医院人满为患,人群聚集量超过其他所有公共及商业场所。2008年卫生总费用达14535.4亿元,人均卫生费用超过千元,并逐年增长。
  “看病难”根本原因是病人多,患病率高(医疗资源不足或不平衡是现实,不是原因)。而”看病难,看病贵“的那些病九成是慢病,是生活方式疾病,是不容易得的病。科学、本原、自然的生活方式下,现有主要慢病至少能减少一半以上。
  我们用“不得病”的逆向思维提法,提高公众的关注度,引导公众注意导入科学、自然的生活方式。正本清源,提高百姓对目前慢性疾病的认识和重视,同时导入人们自然、释然、泰然的生活态度。避免对健康以及养生的急功近利的诉求。在外界经济高速激荡式发展的环境下,逐步从内心回归自然与平和,避免被“伪科学”忽悠。

  不得病,像我们的祖先学习--陈冬牛,《药物与人》杂志社长

  看病难已经成为当前我们社会的三点:热点、焦点、难点。政府不是不作为,政府一直在努力,卫生口,甚至国务院、党中央都在做医改的努力,但是几套方案评来评去,还都是围绕医院改革不够、医疗费用过高、药价过高等话题。实际上根本的问题还是让老百姓少得病,不得病。
  目前我国疾病死亡的原因中,十大疾病占到93%,九成以上都死于这十种病,而这十种病基本上都是属于生活方式相关的疾病,特别是前三种:恶性肿瘤、心脏病、脑血管病。
  我们发现,实际上这些病哪一种都不是那么容易得的,都不是说出门一着凉感冒了,哪怕SARS突然间来了,但是它也不是容易得上的。SARS给我们造成的损失相比这些慢病来讲要小的多,而这些慢病每个病都需要个5年、10年甚至20年的发展。那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人得了?根本原因就是生活方式,所以我们今天提这个“不得病”的概念,就是想让老百姓从另一个角度了解,得这些病需要什么样的生活方式,并持续多长时间。像洪教授给我们讲过,患上高血压要九大因素,比如说多盐、抽烟、肥胖等一系列因素加在一起,还要持续很长时间,才能导致这个人患上高血压。
  反过来讲,这些生活方式并不是我们祖先自然传下来的,我们自然的、健康的生活方式——日常的起居、合理的膳食——《黄帝内经》里几千年前已经有了,但是为什么我们今天的生活方式发生转变了呢?所以实际上我们不是说创造一种新的生活方式,而是让大家能够回归自然,回归本原,这就是我们提出这个“不得病”概念最初的立意。我们的想法就是把它作为一个主题,让老百姓更容易接受,更贴近百姓生活,做一个持续的、全国性的、逐步的生活方式辅导。
  我们今天搭建这个平台把大家围在一起,就是想把我们有限的力量使到一个地儿,这个地儿就是大众健康科普,让老百姓真正能够把“不得病”这件事解决了,然后“看病难”自然而然就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。

  政府有责任来支持健康教育--王陇德,中国工程院院士,国家卫生部原副部长,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

  我们考虑提出来这样一个“不得病”健康工程,主要原因是慢病已成为影响国民健康最重要的因素。我们国家多年来忽略了健康教育,世界卫生组织30年前就提出:健康教育是初级卫生保健的首要任务。但是30多年来,这个首要任务基本上没有实施,而且从政府行政部门的角度来讲,也不认为这是政府责任。即便到现在,可以说从政府部门的角度来说支持的力度还是不够。从政府专门列专项来支持健康教育基本上很少。
  我们很多专业人员很愿意做这个事儿,可是没有力量做。所以我们前一段在《健康2020战略研究》当中明确提出应该设立健康教育的专项。一方面要设立专项,另一方面还得组织社会的相关力量。我们这么大的国家单靠政府也不行。像陈社长提出的这个问题,这项工作我觉得也是一个思路,我们大家集思广议看看怎么去做。主要是做两个方面的事情,一方面是出一些科普书,另一方面要进行一些科普宣讲。宣讲可以说是一种很好的方式,和群众面对面地来交流。
  慢病控制的健康教育,要从二级预防入手,这个才能吸引更多的患者、更多的他们的亲友加入这个队列里。慢病的生活方式保健是很重要的,但是时间比较长,看出效果来相对滞后。但是现在具有危险因素的人从这儿入手是很重要的。另外,这样做还能够尽快地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、伤残率,我们现在做脑卒中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就是从这儿入手的。

  让健康成为未来发展的全新基础--洪昭光,卫生部首席健康教育专家,北京昭光大众健康研究所所长

  目前,我们国家的公众健康素养为6.48%,科学素养为3.27%。我们建国已经60多年了,国民科学素养才3.27%,就是说我们国家96.73%的人没有科学素养,93.52%的人没有健康素养。我们很多地方都已经在世界领先了,奥运金牌、外汇储备、GDP……很多都是世界第一名、第二名、第三名,可卫生状况呢?只排在144名,比中国男子足球的世界排名还靠后,足球从79名掉到81名,后来掉到111名,而卫生状况只排在144名,卫生比足球还差几十名。
  这是什么原因呢?主要还是政府没有把百姓的健康放到位,没有放到应该有的位置。2010年3月份,美国医疗保险改革方案经过国会辩论后通过了,那天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全国电视讲话当中说,让健康成为美国未来发展的全新基础,新的时代开始了。他认为健康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最重要的基础。
  目前我们国家健康教育的问题是,专家个人行为没有什么力量,专家个人绝对不行,民间也不行,所以说半官方很重要。但是如果真正要解决问题还得靠官方,因为这毕竟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,公共卫生不靠政府,就像修马路修铁路,这是国家公共的,你靠一个个人来修高铁吗?这是国家的事情。SARS来了靠医务人员上去?那必须胡锦涛上来,这是公共的事情,这么重要的公共预防那必须靠政府的力量。
  同时我们也要尽自己的一份力量,让健康科普教育更有生命力,这个生命力在哪?就是让百姓真正听了就懂,爱听,而且真正做到“信、达、雅”。
  高科技必须傻瓜化,我看现在的好相机还是卖不动,单反式的一台几万元,那个数据、光圈数据复杂极了,百姓掌握不了。只有傻瓜相机可以,一看人头在里面你一按就可以。高科技如果不傻瓜化,那谁也不懂。还有就是新观念本土化,外国观念再好,马列主义多好啊,必须跟中国实践相结合。为什么医改改了这么多年没有改好?关键就是脱离百姓,脱离医生,医生不关心,医改的主体不关心。
  总之一句话,做好工作既要有高深的理论,还得根据百姓的需求,我想这样的话我们的健康科普工作就能做得很好了。

  “不得病”的三级防治 一个都不能少--向红丁,北京协和医院主任医师,北京协和医院糖尿病中心主任

  我觉得大家说的非常充分,确实防治是非常重要的,预防是特别重要的。我介入防治最早是1992年,我翻译了世界卫生组织一本关于慢病防治的书,提到了三级防治,一直延续到现在。
  当时就提出一级防治是不得糖尿病,二级防治是不得并发症,三级防治是不残废。这个概念有什么好处不用说了,又省钱又少受罪,而且提高全民的健康素质,健康素质只是综合素质的一个方面,健康素质的提高也有利于其他素质的提高。
  另外就我们来看,防治概念中的每一级的治疗都是下一级的防治,就糖尿病来看,预防糖尿病是一套东西;治好糖尿病,预防并发症,这也是一种防治。然后治好糖尿病和并发症来预防残废、早亡这也是一种防治,所以说我们的健康教育范围非常广,讲起来也可以非常生动,可以让更多的老百姓受益。

  建议把健康教育纳入医改--黄光民,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专家,北京社区卫生协会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,北京昭光大众健康研究所副所长

  生活方式的改变确实是对疾病的产生有非常大的抑制作用。它和我们国家的大政方针是联系在一起的,就是把医疗卫生工作往前移。
  我觉得今天的论证会上应该有两个层面的东西:一个层面就是有预防医学会王部长参加了,在给政府建言方面是一个层面,因为并不是说依靠一个民间组织就能解决这么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。
  刚才很多教授都提到了,就是健康教育能不能纳入医改这是很关键的问题,要给政府去建言,包括健康教育纳入医改以后是一个什么样的地位,随着这种地位的确立要解决什么具体的问题。比如说参加的人员,包括刚才大家说到的,职称的晋升、待遇问题、工作量的安排等很多东西。对政府建言来说,健康教育应明确纳入我们国家整个卫生改革非常重要的方面,才能真正地使卫生工作的重心前移。
  另外一个层面就是技术环节的问题,它困难主要是困难在前面的环节,给政府建言,并能够让政府关注这样一个健康教育工程的过程是非常困难的。那么现在我们自己运作这个事情,我觉得是有困难的,看这个工程做的有多大,要是范围很小去做试点这个也不困难,比如我们做一些系统的丛书、讲座等等。从技术层面来看我觉得可行性还是比较大的,就是规模不能做得很大。
  我觉得还应该回到政府层面,要是没有政府支持,就靠我们一个民间组织,即便有王部长支持、有预防医学会的支持,如果不从系统工程来考虑的话也将会事倍功半,就是很辛苦搞了半天以后,也没有太多的社会效应。
  另外从技术层面来看,要把各级的立志于做健康科普的人进行不同层次的培训,比如我在这个地方讲完以后,那么我在这个地方再办个培训班,把资料留下来,我们走了以后还有人在不同的层次去讲,然后还有光盘不断地去放,这样的话就可以坚持下去了。

  健康科普不能等 危险人群更需要--顼志敏,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临床药理中心主任医师,卫生部心血管药物临床研究实验室学术带头人,中华全科医学分会委员

  健康科普工作既是一项事业又是一项产业,国外市场经济比较成熟还好一点,我们中国这个领域还是一个计划经济,根本没有市场化。但是我们不能抱怨,你等等不来,还得干,我们作为一项事业想干这件事,觉得这是利国利民积德行善的大事儿,必须做这件事。
  我提几个建议,一个是改变政府思路。观念最重要,要让他们意识到如果没有健康,那个GDP再高没有用,那一大堆瘫的、残的会拖垮国家经济,这是最重要的。
  第二个是利用现有的资源。其实今天王部长的出现我觉得这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,因为王部长虽然退了,但是还是在位的,因为院士不退休,他目前昌全国人大常委,两个协会的会长,一个是预防医学会的,另一个是中国老年保健协会,他的战略头脑非常好。我最近跟王部长做了一个脑卒中防护工程,我觉得几个平台对接最重要。我们现在说两手都要抓、两手都要硬,不光抓职业病和环境卫生,还要抓慢病的预防,但是慢病的预防必须跟医院接轨,这就是我四年前讲的“322工程”,切入点就是抓危险人群。就是说已经到了得病的边缘了,这个人群特别重视健康,同时这个人群也是社会的栋梁。

  

共2页 1 2  尾页

 添加日期:   【返回顶部】 【打印本页】 【关闭窗口
昭光名师推荐
殷大奎
殷大奎
黄光民
黄光民
钟南山
钟南山
张国玺
张国玺
陈冬牛
陈冬牛
周玉杰
周玉杰
周琴璐
周琴璐
赵之心
赵之心
经典课程推荐
 精典选题及授课专家2
 精典选题及授课专家2
 精典选题及授课专家2
 精典选题及授课专家2
 精典选题及授课专家2
昭光健康系列读物
药物与人2009-6
药物与人2
药物与人2009-4
药物与人2
健康之路2011-5
健康之路2
健康之路2011-3
健康之路2
健康之路2010-11
健康之路2
健康之路2010-6
健康之路2
健康之路2010-3
健康之路2
健康之路2010-1
健康之路2
Copyriht 2011 by www.sunshine-health.cn.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:弹指科技 裴玉林 云华 互联 浏览本网页,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*768
地址:北京市安贞西里仟村商务大厦A座1402 邮编:100029 电话:010-64441802 64425272 64418644 传真:010-64418642 邮箱:info@sunshine-health.cn
版权所有:北京昭光大众健康研究中心 京ICP备13051438号-1